客服服务
下载APP

跨年收入,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

2023-11-11 9:30  责编:高顿咨询  浏览:398
来源 九游会体育
0

“货款已收到,货物未发出,企业所得税跨年度收入如何确认呢?”近日有网友留言咨询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等,企业所得税跨年收入如何确认问题,我们已帮您梳理好,一起来看看吧~

跨年收入企业所得税

问题一

问:2022年销售的货物有些已收取货款,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货物尚未发出;有些货物已经发出,但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货款尚未收到,我公司应该如何确认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

答: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收入的实现:

1.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符合上款收入确认条件,采取下列商品销售方式的,应按以下规定确认收入实现时间:

1.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2.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3.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问题二

问:我公司给客户提供的是劳务服务,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服务尚未完成,我公司2022年如何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

答: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3.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企业提供劳务完工进度的确定,可选用下列方法:

1.已完工作的测量;

2.已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

3.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企业应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劳务收入总额,根据纳税期末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年度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劳务收入。

下列提供劳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规定确认收入:

1.安装费。应根据安装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安装工作是商品销售附带条件的,安装费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

2.宣传媒介的收费。应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广告的制作费,应根据制作广告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3.软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应根据开发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4.服务费。包含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分期确认收入。

5.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收费涉及几项活动的,预收的款项应合理分配给每项活动,分别确认收入。

6.会员费。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在取得该会员费时确认收入。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后,会员在会员期内不再付费就可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该会员费应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7.特许权费。属于提供设备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费,在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

8.劳务费。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的劳务收取的劳务费,在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问题三

问: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公司有些客户合同付款期没到就提前支付租金了,而有些客户合同规定的付款期到了,催了好几次也没有支付我公司租金,这些租金收入,我公司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如何确认收入啊?

答: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租金收入确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九游会体育kuaiji.com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课程

确定交易价格形成的会税差异比较
交易价格形成的会税差异涉及到新收入准则和税法的规定。新收入准则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的一般原则是“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当单独售价无法直接观察时,企业采用市场调整法、成本加成法、余值法等方法合理估计单独售价。然而,税法中仅有企业所得税对销售商品的价格分摊明确作出了规定,且仅限于能够确定公允价值的情形。   对于向客户支付对价的财税差异,主要表现为税法为了防止抵消交易而侵蚀税基,对企业应付客户对价不得冲减收入;对于没有取得可明确区分商品的,必须提供合理商业目的或正当理由,否则该项支出可能被视为与生产经营无关而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此外,新收入准则还明确了交易价格的定义,即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但是,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比如增值税、售车时代收的车辆购置税、保险费、代收的行政事业收费等等,以及企业预期将退还给客户的款项,比如向客户收取的租房押金等等,应当作为负债进行会计处理,不计入交易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标价也并不一定代表交易价格,企业应当根据合同条款,并结合以往的习惯做法等确定交易价格。如果合同仅有两种结果,则需要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认交易价格总额;如果合同存在多个结果,则以期望值确认交易价格总额。但是,企业所得税处理中,对销售收入的确认,一般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认可此类可变对价。因此,企业在确定交易价格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会税差异,以确保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股权激励各种方式的财税法律实务
股权激励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方式,包括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股权奖励等方式。在财税法律实务中,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方式有着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   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居民个人取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符合规定的相关条件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此外,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等。   对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依据财税【2016】101号文,对符合条件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即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计算纳税。然而,非上市公司通过持股平台实施的股权激励能否进行税务备案,是否应当备案,却有较大争议。   在实施股权激励时,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应当在决定实施股权激励的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股权激励情况报告表》,并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进行操作。   总的来说,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都需要遵守相关的财税法律规定,确保合规操作。同时,也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股权激励方式,以达到激励效果。
扫码关注“ 会计小助手公众号
点击菜单“
XXXX ”→订阅即可
(微信需绑定公众号才能成功接收提醒)
2021注会报名入口开通后,将及时给您发送微信通知
敬请关注